Warning: Constant WP_POST_REVISIONS already defined in /www/wwwroot/danny/wp-config.php on line 90
February 2023 – Danny's Blog

Seed7:阿德勒学派重视意识及对后来流派的影响

第7次作业:谈谈你对“阿德勒学派重视意识超过潜意识”的理解,并思考阿德勒的思想对于后来的流派影响是怎么样的 意识是自身主观的感受和认知;而潜意识是在内心深处的,通常是主观感无法感受到的,就像冰山理论的隐喻,在水面下的冰,我们无法直接看到。 阿德勒学派给我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它很主动,无论是理念还是临床治疗,它都非常主动。孙平老师在视频中介绍了阿德勒本人的生平,他将人生的大部分时间用在游学和演讲,在全世界范围推广他的学说,以至于鲜有著述传世,未能形成系统的理论,相较于出世著书立说而言,在我看来是一种积极入世的态度。他的学派在他身后也是鼓励学生到社会中去,积极参与社会活动,这也同样继承了他本人的品格。在治疗层面上,精神分析流派会根据来访者的模式,通过移情和反移情,沉浸在模式当中,逐渐的澄清、改变来访者的模式;而阿德勒学派,在充分评估来访者之后,会根据自己的认知,将自己的意见通过诠释的方式直接告诉来访者,更直接和主动的进行治疗。他们重视意识超过潜意识,就是通过诠释的方式主动的给出自己的理解,并和来访者探讨。而没有像精神分析流派那样,等待移情和反移情过程的展开,也不会直接给出自己对来访者的意见,相对来说比较被动。孙平老师也提到了“知行合一”,确实,阿德勒学派将阿德勒本人的主动和积极,很好的实践在了理论和临床治疗中,也是知行合一的典范了。 阿德勒学派的主动,还体现在他们不排斥对来访者的猜测和鼓励。猜测表面上是可以加快咨询进度,但我认为更多的还是咨询师主动的和来访者进行互动和探讨的方式。通过营造轻松的氛围,猜测来访者的某种行为的意图,并平等的,尊重的探讨,本身也会促进氛围变得更加轻松,让来访者更加信任,能卸下防备。鼓励就更是主动了,寻求心理帮助的人,有哪一个不是缺乏鼓励的呢?如果过程太长,咨询师太被动的话,也有可能消耗来访者的耐心。 我觉得正是这种主动,积极入世的精神,对于后来流派的启迪和影响是最大的。我始终认为来到咨询室的来访者,一开始都是被动的,渴望得到帮助的,而这个学派倡导的鼓励,乐观取向,都是能在一开始最能抓住来访者的东西。虽然没有纯粹的阿德勒学派治疗师,但是他的核心思想非常受用。孙平老师的总结,“以精神分析为基础,用认知来纠正,用行为来干预”,这种高效率,也符合现代社会越来越快的发展节奏。…


Seed6:防御机制的事例和效果

第6次作业:(2选1)1、防御机制是精神分析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之一,请课外查阅相关资料,根据个人经验回顾觉察反映自身心理防御的事例,并探讨防御在事例中起到的效果。(如觉得不舒服,作业中可仅涉及对心理防御是如何在事例中起到一定效果进行探讨)。2、请梳理总结精神分析流派的主要理论、代表人物以及相关技术,并从中选出1-2个你目前最欣赏的代表人物或分支流派,说明你的理由和思考。 选择1:防御机制是精神分析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之一,请课外查阅相关资料,根据个人经验回顾觉察反映自身心理防御的事例,并探讨防御在事例中起到的效果。(如觉得不舒服,作业中可仅涉及对心理防御是如何在事例中起到一定效果进行探讨)。 心理防御机制(Defense mechanism),“指无意识的心理机制减少因不可接受或潜在有害的事物而来的焦虑。”(维基百科) 孙老师在他的课程中提到,精神分析的治疗焦点,主要集中于两点:1.…


Seed5:独处的能力

第5次作业:结合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和马勒理论,谈谈你对 “独处的能力是情绪发展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”这句话的理解 “我们生来就是孤独”看到这个议题,不由得就想起这句歌词。出自李志的《梵高先生》。的确,我们孤独的来到这个世界,最后孤独的离开。 不妨梳理一下一个普通人类一生重要时间线吧:呱呱坠地,父母的照料,慢慢长大,有了朋友,成年,有了伴侣,有了儿女,父母老去,儿女成年,先后离开,最后伴侣离开,或者自己先于伴侣离开。简单梳理后发现,除了首尾,中间的每个环节其实也都暗含了孤独二字。和父母,和朋友,和伴侣,和儿女,无论怎样的陪伴,最后都会回到自己身上;无论怎样的相处,最后其实都是和自己的相处。自己人生的路,还是需要自己一个人去走,别人不可能代替你,最多是扶着你,迈步还需要自己迈。学习,工作这些一个人最核心的生存能力都是需要自己去发展的。 根据马勒的理论,分离个体化是从婴儿的第5个月学会爬开始的。我们从爬开始,逐渐的从身体和心理上和主要照料者分离,发展成为独立的个体。个人认为这里有两个分离的过程:我们离开母亲(主要照料者),儿女离开我们。如果前面一个过程完成的不好,会直接影响到后一个过程。独处,是分离个体化一个具体的,也是非常重要的表现。如果前一个分离个体化过程完成的不好,独处的能力不会太好。然后也会影响子女的分离一体化过程,或者影响同子女的关系,或者子女的独处能力也受影响。…


Seed4:同一性的发展和变化

第4次作业:(2选1)1、什么是青春期的同一性与角色混乱?2、同一性状态会随着性别、亲密关系、职业、宗教信仰和政治价值观等领域的不同而变化吗?谈谈你的观点,并思考你的同一性在某一重要领域的发展,以及哪些因素可能对同一性的发展产生影响。 选择2:同一性状态会随着性别、亲密关系、职业、宗教信仰和政治价值观等领域的不同而变化吗?谈谈你的观点,并思考你的同一性在某一重要领域的发展,以及哪些因素可能对同一性的发展产生影响。 同一性,老师讲到的概念是能构建出自我概念,自我价值和未来规划。就是能明确自己是谁,自身的价值和自己选择未来的生活方向。自我理解的话,就是十分确定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,比如想去学习什么专业,什么技能,将来从事什么工作,以及自己喜欢什么样的生活状态。自己能从学习和之后的工作中不断地获得价值感,从而产生源源不断的动力,再搭配上自己的爱好合理的休息,这种生活状态自然会充满幸福感。 个人认为主要可能是教育环境的原因,能够在青少年期就形成同一性成熟的人并不多。就我观察和了解身边的同龄的同学来讲,只有1个人在青少年期就达到同一性成熟。其他的都是被生活推着走(同一性早闭),或者在之后的工作和生活中逐渐形成的(同一性延缓),有的还在迷茫着,痛苦的摸索当中(比如我)。由于从小学就开始的过于繁重的学业压力,使得我们缺乏足够的时间从事身体和心理的锻炼,也缺少时间独立的思考,形成了任何问题都有一个官方的标准答案的思维习惯。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或多或少的欠缺着,只喜欢简单粗暴的要一个正确答案,而不喜欢通过思考或者探讨得出自己的结论或者拥有自己的观点。这就凸显出,一个宽松的环境,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多么的重要。 我在上大学之前,也属于没有什么时间思考这些问题的人群,在大学的头两年也是浑浑噩噩。一次偶然的机会,接受了一个同学的邀请,参加了教会的复活节活动,之后又发生了一连串的事情,让我接受了耶稣,成为了一名基督徒。在教会,我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原来是可以如此充满善意,如此真诚。会有矛盾,会有分歧,但也都会真诚的沟通解决。和我在教会之外感受到的冷冰冰的世界形成了巨大的反差。通过牧师的讲道,以及成员的分享,我第一次有机会静下心来思考,我是谁,我有什么价值,我要如何选择未来的生活。教会所构建的世界观是,我们是神所创造的,我们带着原罪来到世界,耶稣为了我们的罪,将自己献祭,被钉死在十字架上,我们为了荣耀神的名而活。无论我们身在何方,从事什么工作,这个都是基督徒的核心价值。在那之后的时间里,我持续的被震撼,被感动,在大概半年之后,接受了洗礼。感觉这是我人生到现在为止对我影响最大的一件事。在那之前,我一直接受的是所谓唯物主义价值观的教育,认为人的主观能动性,是可以主宰自己的。在这之后,我渐渐的意识到,人类的渺小、无知、愚蠢与傲慢,逐渐的明晰作为一个人,首先应该谦卑,承认自己那么的无知,那么的软弱,那么的不完美;其次是保持警醒,因为内心的自私、贪婪就像魔鬼撒旦一样,时刻准备袭击软弱的自己。我意识到了,人,不再像之前讲的那样理想般美好,因为人性也有幽暗的一面,我们永远无法忽略的幽暗面。如果我们刻意忽略,就会和人性相违背,成为一种欺骗。教会的经历,使我有一种被破碎的感觉,所谓不破不立吧,“若有人在基督里,他就是新造的人,旧事已过,都变成新的了。”(哥林多后书5:17),这段《圣经》的经文,也是我接触到的第一段经文,通常是教会拿来分享给新朋友的。我也切身体会到了这种变化,旧的打破了,新的才会建立。之后,保持谦卑和警醒,成为了自我的核心价值,并一直指引我到现在。虽然现在仍然没有找到自己喜欢的生活状态,但是这个核心价值是使我不断尝试,不断受伤的过程中,自我修复的重要能量来源。…